所在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技术详情

慢性社交挫败如何重塑大脑与行为?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CSDS) 模型因其高度模拟人类因社会压力诱发的抑郁机制而成为抑郁症研究领域黄金标准。该模型通过使实验动物反复遭受同类的生理攻击和心理压制,诱导出与人类抑郁症高度相似的行为改变与神经内Fen泌紊乱,为揭示抑郁症的神经机制及药wu研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




一、CSDS模型的科学原理与独特优势

与单纯物理应激(如束缚应激)或化学诱导模型不同,CSDS同时施加生理与心理双重压力

  1. 生理层面:实验动物直接遭受攻击者的撕咬、追逐等身体攻击,激活应激激su(如皮质酮)释放;
  2. 心理层面:战败后通过透明隔板持续暴露于攻击者的视觉、嗅觉威胁中,诱发长期心理恐惧,模拟人类社交挫败感。




这种双重机制使CSDS模型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

  • 高模拟度:再现人类因社交压力导致的快感缺失、社交回避、绝望行为
  • 个体差异:可区分易感型(SIR < 1)与耐受型(SIR > 1)个体,助力抗抑郁韧性研究;
  • 病理全Mian性:伴随焦虑、记忆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多维症状。


二、标准化建模流程:从动物选择到应激暴露

CSDS建模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结果可重复性:

1. 实验动物准备


攻击性筛选标准:连续2天攻击潜伏期<30秒,攻击次数≥3次/3分钟。

2. 挫败应激阶段(10天循环)

  1. 直接攻击阶段:
    • 受试鼠放入攻击鼠笼中,遭受持续攻击5-10分钟(需监控避免重伤);
    • 出现尖叫、僵直或逃避行为标志单次应激完成。
  2. 心理威慑阶段:
    • 用带孔透明隔板分隔两鼠,共处24小时(视觉/嗅觉持续暴露);
    • 关键点:每日更换不同攻击鼠,防止习惯化。





大鼠模型改良:选用Long-Evans鼠攻击SD大鼠,前30分钟直接接触,后30分钟隔网分离,隔日循环,共10次。


三、多维评价体系:从行为表型到神经机制

1. 核心抑郁样行为检测

  • 社交回避(SIT实验)
    通过社交交互比率(SIR=有目标社交时间/无目标社交时间) 定量:

    • SIR < 1:判定为社交回避(易感型)
    • 检测方案:旷场中先无目标鼠探索2.5分钟,后引入CD-1鼠同场2.5分钟,VisuTrack软件记录社交区停留时间。


  • 快感缺失(糖水偏好实验)
    禁食24小时后提供1%蔗糖水与纯水,计算偏好率:
    偏好率 = 蔗糖水消耗/(蔗糖水+纯水消耗)×100%
    抑郁鼠通常<60%

小鼠糖水偏好系统,XR-XT212,上海欣软


  • 行为绝望(FST/TST)
    强迫游泳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如FST后4分钟不动时间>180秒)。

2. 伴发症状评价指标


四、神经机制研究与转化价值

CSDS模型揭示了压力应答的关键神经环路:

  • 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攻击期间神经元活动急剧升高;
  • 外侧隔核(LS):易感个体中神经降压素神经元c-Fos表达增加;
  • 前额叶-伏隔核环路:调控奖赏功能,其紊乱导致快感缺失。

该模型已用于:

  • 抗抑郁药筛选(如丙咪嗪可逆转SIR降低);
  • 基因编辑验证(如BDNF、FKBP5等抑郁风险基因);
  • 神经免Yi研究(应激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如果您也对动物实验感兴趣,欢迎关注和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BrainTalks, 知鼠科学,专注于动物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的实验知识的方法传播与分享交流,您可以推荐给您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老师,我们会定期更新您需要的相关实验方法的视频和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带来帮助!

对实验设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联系刘工13262879783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432号